信息來源:www.megohome.cn | 發布時間:2025年04月14日
## 一、滅火器
1. **外觀檢查**
- 滅火器筒體應無明顯損傷、腐蝕,涂層應完好,無脫落、起泡、龜裂等現象。
- 銘牌清晰,包括型號、規格、滅火級別、生產日期、維修日期等信息應完整、準確。
- 器頭、閥門等部件應無松動、變形、銹蝕,開啟機構應靈活可靠。
2. **壓力檢查**
- 滅火器的壓力指示器指針應在綠色區域范圍內。若指針在紅色區域,表示壓力不足;在黃色區域,表示壓力過高,均需進一步檢查或維修。
3. **噴射性能檢查**
- 進行噴射試驗,檢查滅火器的噴射距離、噴射時間、噴射角度等是否符合規定。噴射應順暢,無堵塞、泄漏現象,滅火劑的噴射應能覆蓋規定的滅火面積。
4. **滅火劑質量檢查**
- 檢查滅火劑的重量是否符合規定。對于干粉滅火器,滅火劑的凈重不得低于標明重量的9%;對于二氧化碳滅火器,滅火劑的凈重不得低于標明重量的95%。
- 觀察滅火劑的外觀,應無結塊、變質等情況。
## 二、消火栓系統
1. **消火栓外觀檢查**
- 消火栓箱應無變形、損壞,箱門應能正常開啟和關閉,門鎖應靈活可靠。
- 消火栓箱內的配件應齊全,包括消火栓、水槍、水帶、消防卷盤等,且應完好無損。
- 消火栓的閥桿應無銹蝕,開啟應靈活,關閉應嚴密,無漏水現象。
2. **水帶檢查**
- 水帶應無破損、發霉、腐爛等情況,長度應符合規定要求,一般為25m或3m。
- 水帶的編織層應緊密,表面應光滑,無跳絲、斷絲現象。
- 水帶與消火栓、水槍等的連接應牢固,接口應無松動、變形。
3. **水槍檢查**
- 水槍的噴嘴應無堵塞、變形,槍體應無裂縫、損壞。
- 水槍的開關應靈活,能正常開啟和關閉水流。
4. **消火栓系統壓力測試**
- 使用專業壓力測試設備,對消火栓系統進行靜壓和動壓測試。
- 消火栓系統的靜壓應符合設計要求,一般室內消火栓系統靜壓不應大于1.MPa,當大于1.MPa時,應采取分區供水等減壓措施。
- 消火栓的動壓應符合規定,一般充實水柱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,對于多層建筑不應小于7m,對于高層建筑不應小于1m。
## 三、自動噴水滅火系統
1. **噴頭檢查**
- 噴頭外觀應無明顯損傷、變形,濺水盤應無松動、腐蝕。
- 噴頭的型號、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,噴頭的安裝間距、噴頭與障礙物的距離等應符合規范規定。
- 檢查噴頭的玻璃球顏色是否符合環境溫度要求,對于易熔合金噴頭,易熔元件應無脫落、損壞。
2. **報警閥組檢查**
- 報警閥組的外觀應無損傷、滲漏,閥瓣應開啟靈活,關閉嚴密。
- 檢查報警閥組的壓力開關、水力警鈴等附件應完好,動作應靈敏可靠。
- 報警閥組的水源控制閥應處于常開狀態,且應有明顯的啟閉標志。
3. **水流指示器檢查**
- 水流指示器的外觀應無損壞,漿片應動作靈活,無卡滯現象。
- 檢查水流指示器的電氣連接應良好,動作時應能輸出正確的信號至消防控制。
4. **末端試水裝置檢查**
- 末端試水裝置的試水閥應無滲漏,開啟應靈活。
- 試水接頭處的出水應符合規定,一般應能滿足消防水泵自動啟動的要求,且其流量和壓力應符合設計規定。
5. **系統壓力測試**
- 對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進行系統靜壓和動壓測試。
- 系統靜壓應符合設計要求,一般濕式系統、干式系統的系統工作壓力不應大于1.2MPa,預作用系統、雨淋系統的工作壓力不應大于1.6MPa。
- 系統動壓應滿足噴頭的工作壓力要求,噴頭的工作壓力一般不應小于.5MPa。
## 四、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
1. **燈具外觀檢查**
- 消防應急燈具的外殼應無破損、變形,表面應清潔、無污垢。
- 燈具的標識應清晰,包括型號、規格、應急轉換時間、充電時間等信息應完整、準確。
2. **應急功能測試**
- 切斷正常供電電源,消防應急燈具應能自動轉入應急工作狀態,其應急轉換時間應符合規定要求,一般不應大于5s。
- 檢查應急燈具的應急照明時間,應滿足設計要求,一般疏散照明的應急照明時間不應小于3min,備用照明的應急照明時間不應小于1h,消防工作照明的應急照明時間應符合相應規范規定。
- 應急燈具的光通量、照度等應符合設計規定,能為人員疏散和消防作業提供必要的照明條件。
3. **疏散指示標志檢查**
- 疏散指示標志的外觀應無損壞,標識應清晰,能正確指示疏散方向。
- 疏散指示標志的安裝高度、間距等應符合規范要求,一般安裝在疏散通道及其轉角處距地面高度1.m以下的墻面上,且間距不應大于2m。
4. **系統功能聯動測試**
- 將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進行聯動測試。
- 當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發出火災信號時,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應能自動啟動,燈具應按規定的模式轉換,為人員疏散提供正確的引導。
通過嚴格按照上述年檢標準對福建消防滅火設備進行檢查和測試,確保其在關鍵時刻能正常發揮作用,保障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。